种玊上围:古寨风华依旧名将雄风犹存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编辑:徐美虹 2017-03-29 09:05:27

内容提要:盘根错节的古榕郁郁葱葱,清晰地倒映在半月形的池水里,这五棵榕树日夜守卫着它身后的雄伟建筑——种玊上围。一晃300多年已过去,虽然盛景不再,但似乎时光在这里静止了,穿梭在宁静的古巷,朱红的大门敞开,丝毫不减当年气派,康熙年间制造的青砖还稳稳地镶嵌在墙上。
种玊上围老屋内的墙画
种玊上围门墙
种玊上围门口的五棵古榕代表着从这里走出的五位举人
种玊上围鸟瞰图

  盘根错节的古榕郁郁葱葱,清晰地倒映在半月形的池水里,这五棵榕树日夜守卫着它身后的雄伟建筑——种玊上围。一晃300多年已过去,虽然盛景不再,但似乎时光在这里静止了,穿梭在宁静的古巷,朱红的大门敞开,丝毫不减当年气派,康熙年间制造的青砖还稳稳地镶嵌在墙上。

  种玊上围位于汤南镇新楼村,人称“西门古寨”“上围古寨”,创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至康熙九年完工,工程历经18个春秋,建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它是集厅、祠、院、堡、居为一体的城堡式古建筑、古民居,其结构独特,布局新奇,在闽、粤、湘、赣围屋中罕见独特。

  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门口的五棵古榕代表着五位从这里走出的五位举人,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一生骁勇善战,清军闻风丧胆。

  古寨谜题百年未曾得解

  站在种玊上围的正门前,抬头便可看到一块牌匾,上面用雄浑拙朴的颜体楷书工工整整书写着“种玊上围”四个大字,左右两个题款,上款为“岁在庚戌”,下款为“王月之吉立”。这款牌匾上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建筑名称,而是几百年前罗氏先贤留给后人的一道谜题。

  “种玊上围”这四个字的读音是谜面,考验着每一位初次来访的客人。

  小方是汕头人,第一次到种玊上围参观,就被门口的牌匾给吸引住了。“‘玊’字乍一看还以为是‘玉’字,这个字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见过。”小方笑着说自己到了这里还没进门就闹了笑话,其实像小方这样的游客还有很多,村民们看到了便会过来耐心解释这个字的读音,但究竟怎么读,至今仍有争议。

  “玊”字的读音背后有一段趣事。“在《新华字典》里找不到这个字,在《汉语大字典》里这个字有三个释义:一是有瑕疵的玉,二是雕琢玉器的工人,三是姓氏。古人们给建筑取名时会选择有美好寓意的字,我认为不是第一种解释,而当地的百姓都姓罗,也不是第三种解释。”丰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伟杰说,曾经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玊”字进行过考究,至今也有不一样的说法。

  按照以上解释,排除两个不太可能的选项,只剩下“雕琢玉器的工人”这个说法,“有可能是罗氏的祖先希望后人经过教育可以像璞玉那样高贵、出色,这个地方是一个培养造就人才的地方。”邱伟杰说。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玊”这个字本就读“玉”这个音。罗典辉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从小在新楼村长大,在他的记忆里,对于“玊”这个字,一直以来当地的村民都是读“玉”的。“我们都读‘玉’,后来有专家过来看了以后认为应该读‘su’,才有人改口的。”

  邱伟杰认为,这可能是书法上的写法,才把本该在下面的点放到了上面,带有某种寓意。“明代的书法家张瑞图在一次奉旨题字时,就曾有意把‘玉’写成‘玊’,以示对皇上的敬意。古人这样写可能代表这是上等的玉。”“种”字有“培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培育上等的玉”,古人认为玉是可以培育出来的,以此隐喻这里能够培育出色的人才,和“雕琢玉器的工人”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处。

  牌匾上还有一处未解之谜,就是上下两个落款,上款“岁在庚戌”比较容易理解,是题写的时间,而下款“王月之吉立”则引起了众人的猜测。有人认为“王月之”是一位书法家的名,这款牌匾由他题写,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既然是书法家,应该有一定的名气,但当地的史料中并没有关于这位书法家“王月之”的记载。因此,有专家认为,下款也同样指的是时间,与上款联系起来是“庚戌年王月吉日立下此牌匾”,但“王月”到底指的是哪一月份,也是众说纷纭,农历月份在古代多有别称,比如,农历一月又称元月、端月,二月又称仲月、丽月等,但专家学者至今未能找到关于“王月”的记载,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玊”到底读哪个音?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王月之吉立”又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为种玊上围更添一丝神秘色彩,勾起人们想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

  三街六巷寻觅百年风华

  带着心中的疑惑,踏进古寨的大门,行走在被磨得光滑的麻石板上,虚掩的木门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老人们坐在藤椅上轻声聊天,一不小心便迷失在悠长的古巷里。

  古寨共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厅,大小房间608间,构成八卦九宫格局。环绕围墙边亦留有两米的通巷,横为街,竖为巷,从数量上看似乎不多,但由于面积较大,每一条街巷就显得较为狭长。这些街巷连环交错,可以说街街相通,巷巷衔接,不熟悉者走在其中有如迷宫,有时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竟然回到原地。

  “泉乡最美三月天,氤氲温泉雾气腾,木屐声声敲石板,汉子汤帕扎腰间,孩儿嬉戏汤池闹,俏妇洗衣笑开颜。”这是当年古寨里生活场景的写照,古寨全盛时期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兴旺。

  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旧时这些街巷热闹非凡,俨然一个小集市,“听长辈们说过,把城门都关起来,人们可以在这里生活3个月,士农工商兵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带英说,她今年86岁了,上世纪50年代从梅县嫁到这座大屋里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古寨有四个门,分别是正门、后门、南门、北门,这些门四通八达,方便寨内村民出入。除后门外,每个门都题字,分别是正门的“种玊上围”、南门的“南安门”、北门的“北平门”,字体秀气、苍劲有力。

  从北平门走出来,回头看种玊上围,高耸的城墙将古寨围得严严实实,城墙每幅宽高均6米,墙厚0.5米,墙体均是由粗砂、小石子、贝壳粉、糯米泥及红糖为原料混合夯成的,至今坚固无损。城墙的布局在风水学上大有讲究,是根据36天罡,72地煞共108块围筑而成,构成独特“隐涂蟹形”古寨轮廓。在围墙、四面炮楼遍置枪眼,戒备森严。古寨的四周挖掘有城池长濠,设险甚固。

  从城墙可看出种玊上围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上围古寨的创建年代,正是明清交替之际,整个粤东当时处于南明政权和满清势力殊死搏斗的动荡之中,当时汤南的一位杰出人物——明朝遗臣罗万杰,就曾在汤坑筑金鼎寨自守,以图恢复明室。也是在同一时期,当汤南的龙上古寨被盘踞在蓝田、霖田二都的九军攻破后,罗氏的另一位杰出人物罗基盛率族众迁移到现在上围这个地方筑寨。

  “为了更好地防范敌人,上围古寨就必须比龙上古寨建得更坚固,围墙筑得更高更厚。”汤南镇副镇长叶韩杰介绍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此举的必要性。甲寅刘进忠之变,潮寇复炽,所至乡村皆被毁,上围古寨迭被匪攻,罗基盛等族众凭借坚固的城墙城楼死守,未被攻破,才使上围古寨至今保存完好。

  古寨内隆师重教,曾设立私塾,聘请名师,培育子弟。清代古寨出了5个举人,据说按乡规“每中一举种榕一棵”,以示标榜。现在古寨外池塘边五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盘根错节,蔚为奇观,当地人称“五丛榕”,是罗氏族人重教的最好证明。据《丰顺人物志》记载,上围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一生骁勇善战,清军闻风丧胆。

  文化为魂整治人居环境

  种玊上围所在新楼村,因为拥有这座古寨熠熠生辉,还因为洁净美丽的村景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走进新楼村,只见坐落在古民居间的湿地公园与清澈的小溪互相辉映,溪水在拱形的小桥下汩汩流淌,形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而在半年前,这里却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

  “没有规划没有整治前,南门有个露天厕所,怎么绕着走都能闻到臭味,池塘里都是垃圾,下雨天路就变得不好走。”村民罗典辉说,半年多来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幸福感倍增。

  只见村道变宽敞平坦了,古寨外面的那口月牙池变大了、水变清了,池塘中还种上了绿绿的荷叶。北平门外,白墙黛瓦林中掩,一湾碧水寨边过,昔日的臭鱼塘水变清了,绿树成荫。沿着铺着石砖的小道往里走,只见“留得住美丽,记得住乡愁”十个大字特别显眼,溪流两旁的民居,修葺粉刷一新,错落有致。

  池塘周围的民居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墙上还有精美的涂鸦,一幅幅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寓意新颖的墙画,图文并茂地诠释传导核心价值观,展现农村文明新风尚,让原本的普通墙变身成为“特色墙”。

  近年来,丰顺县重点攻破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两大难题,实行垃圾上门收集,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该县把新楼村作为试点,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博得群众的广泛好评,“以前大家都想着搬出去住,现在都想着要回来,这么优美的环境,谁想离开啊?”今年65岁的罗叔在古榕树下笑着说。

  洁净为先,文化为魂。今年2月,梅州市“崇德向上·敦风化俗——乡村里的价值观墙绘活动”在种玊上围旁启动,一幅幅象征着核心价值观的山水花鸟画装饰着一栋栋民居。一边是300多年历史的古寨,一边是融合现代精神文明的墙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以完美融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让这个古村落有血有肉有灵魂。

  -古寨传说

  仙人赐古井

  种玊上围里有一口古井,它是这座古寨里唯一的一口井,关于来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当年种玊上围里面的水井打出来的水又苦又涩,不能食用,村里人都要到几公里外的河里去挑水,非常不方便。相传有一天,一位仙人化身为一名云游四海的赤脚医生,路过这里时,看到一个年迈且眼睛不好的老婆婆正吃力地挑着一担河水,非常辛苦。

  仙人动了恻隐之心,帮老婆婆把水挑回了家。当得知老婆婆的心愿是希望家门口有一口好水井,自己包括村里的人就不用费神费力到外边取水时,仙人故意出了一道难题让老婆婆选择,一是替她治好双眼的疾病,让她重返光明并得到一笔财富;二是村里有一口好水井而老人只能继续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老婆婆没有丝毫犹豫便选择了第二种。

  仙人被老婆婆的善良和无私深深感动,他施展仙术,不仅替老婆婆治好了眼疾,并赐给老婆婆很多粮食和钱币。临走前,仙人在老婆婆的家门口画了一个圆圈后化作一缕五彩云烟。得知这个消息的村里人立刻在仙人画下的圆圈上打坑挖泥,不出多久,果然挖出了清洌甘甜的泉水。村里人都很感激仙人的恩赐,把这口井称为神井和仙泉。

  -链接

  古寨内的六公祠

  潜士公祠

  潜士公祠是古寨里最大的一座公祠,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布局严谨,坐向讲究,它是纪念九世祖新池公上祖和后裔议事的地方,也是举办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战乱时则是全村誓师之所和指挥中心。祠堂屋顶雕梁画栋,非常精美。

  兰友公祠

  兰友公祠坐南向北,建筑为二进厅堂风格,是纪念种玊上围十六世兰友公所建。种玊上围清代第一个文魁举人罗飞熊就是出自这个祠堂。

  未能公祠

  未能公祠坐落于种玊上围正中央,建筑为二进厅堂风格,坐向与正西方潜士公祠相同。据上阳罗氏族谱记载,未能公祠共传下后代1600多人。

  非饰公祠

  非饰公祠,坐落于种玊上围北侧的中间部位,门口的街道可以通往北平门,建筑也是二进厅堂结构。据上阳罗氏族谱统计,非饰公祠传下的后代有2000多人。

  淡若公祠

  淡若公祠建筑为二进厅堂风格,坐向与古围正门及潜士公祠在同一条轴线上。它是一座以人名为祠堂名建设的公祠。据说,这座祠堂的大门板是由一整块大木材做成的,300多年过去了,门板现在虽然陈旧斑驳却依然结实牢固。这座公祠内还有一件宝贝,这里有一块青砖刻有“康熙七年”的字样,就是当年建这座公祠的时间,这块青砖依然保存完好。

  智锡公祠

  智锡公祠建筑为二进厅堂结构,旁边就是围墙和哨楼,据史料记载,智锡公祠后裔罗智锡,选授州司马。这就是罗智锡的后人为纪念他而建。太平天国奋王罗大纲的祖籍地就在这个智锡公祠。(记者陈萍通讯员胡金辉朱章栋徐珍珍摄影何森垚)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