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馆今起推旧石器主题特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晚报王瑞丰 编辑:徐美虹 2020-06-04 09:01:00

内容提要:为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主题特展《“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今天起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昨天,记者独家专访了天津自然博物馆策展人许渤松,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

  天津北方网讯:为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主题特展《“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今天起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昨天,记者独家专访了天津自然博物馆策展人许渤松,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

  发现中国旧石器

  1920年,北疆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创始人桑志华在甘肃发现中国第一件有确切地层记录的旧石器——石核,这就是中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两个月后,桑志华发现了两枚石英岩石片,这是两件人工打制的刮削器。这些发现,打破了国外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北方黄土层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的判断,拉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相关学科的序幕。

  20世纪初,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起源地在中亚、东亚。寻找人类远古祖先化石证据的热潮也逐渐从欧洲转移至亚洲。陆续有西方传教士和科学家来到中国,开始在古老神秘的东方大陆寻找远古人类的踪迹。中国的史前野外科考也就此肇始。

  “石核”意义非凡

  安放在展柜中的这件极具历史意义的“石核”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们看来平淡无奇。“石头自然相撞击的痕迹与人类有意识地去撞击所形成的痕迹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实验考古和痕迹的分析,能够得出结论。”许渤松告诉记者,“100年前的考古学家没有特别先进的方法,主要通过放大镜等,用一套科学鉴别的手段,辨别人为打击石器的要素。要素都存在,基本就能辨别是人打击出来的。”

  人们在展览中可以看到由布勒、步日耶、桑志华、德日进在1928年出版的《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文中说:“过去,我们曾认为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出现于新石器时期。而现在我们可以证明,早在黄土堆积形成伊始便已有古人类在中国活动。”许渤松告诉记者,这些论述说明他们认为在这次发现里,找到了中国旧石器时期的遗存,“在这之前,一些学者曾论断,中国是没有旧石器时代的。这片土地上古人类的历史只能上溯到几千年。但是桑志华的发现,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研究、这份专著的出版,把这个错误的偏见打破了。从那以后,一代代考古学家把 这片土地上人类的历史不断地向前追溯。”

  桑志华精神至今发光

  时间回到“石核”重见天日的20世纪20年代。那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当时的社会状态,我们可以从桑志华的日记和他的行程录中找到表述。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他的科学探索。桑志华当时交通基本靠毛驴、骡子,用驼队运标本。”许渤松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他坚持做基础科学,并且做得非常细致和认真。他的这些工作完全出于自愿的探索。他这种不怕牺牲、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敬仰。”

  桑志华严谨的科学精神在百年之后,依然发挥着价值。许渤松告诉记者,桑志华在发掘过程中,所有的照片都会与他的地图、发掘剖面以及日记文字内容可以相互对应上。“我们可以从他系统的记录里知道,他发掘的这些化石、文化遗物,于什么时间、在哪个位置、在多深的层位发现的。甚至当时的天气情况;化石、遗物的相互叠压的关系,哪个在上、哪个在下,之间距离是多少等等,这些细节都有清晰的记录。”许渤松说,“100多年前的田野考古发掘,不像现在有科学系统的3D扫描、全站仪等,那会儿都靠人工挖。但是桑志华的记录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科学和先进的,他的这些发掘,至今仍是宝贵财富。”

  庞大馆藏享誉世界

  许渤松告诉记者,在桑志华的科学思想中,有一点让他作为中国人很感动。“我们从桑志华发表的文章中能看到,他认为,发掘文物应该留在所发掘的国家。在他之前和同时期,有很多传教士来到中国从事科学工作,他们采集 了一些东西都拉回了本国,去研究、充实本国的博物馆。桑志华把在中国发现的很大一部分化石、古人类文化遗物,都留在了中国、留在了北疆博物院。”桑志华对自然及文化遗物尽数搜集,这构成了北疆博物院高达20万件的庞大馆藏,其中旧石器时代标本数量达3000至4000件之多。不仅开创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先河,也使北疆博物院享誉世界。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