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意足 津城开启“非遗时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徐美虹 2020-06-11 15:59:00

内容提要: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围绕“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的年度活动主题,结合天津地方特色,策划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这些传统工艺以更加多样的形式现于世人面前,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津沽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天津北方网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说到“遗产日”的精彩活动,当然少不了“非遗”展示。地处中国华北地区的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化和自然遗产积淀深厚。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围绕“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的年度活动主题,结合天津地方特色,策划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这些传统工艺以更加多样的形式现于世人面前,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津沽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探访非遗传承人 “老手艺”在新时代更有生命力

  执一颗匠心,择一艺坚守。多年来,正是有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默默付出和执着坚守,才让这些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展。

  张宇:融非遗于生活 做好传承与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文化见证,体现了当地人的智慧,更凝聚了在地的文脉,因此只有将非遗融入百姓生活,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和传承。

  “不少非遗项目都是在历史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经过逐步演变、艺术化发展,才形成现在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只有让非遗文化真正‘回’到百姓身边,才能不断焕发非遗的魅力和活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第六代张宇在接受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泥人张”背后的文化和作品,张宇在门店安排了专门的讲解人员,与大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张宇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知道这门技艺、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情感,从了解到感兴趣进而喜爱,同时给大家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使大家来到这里能够增长知识、放松心情,让非遗真正的‘接地气’,融入百姓生活,让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据张宇介绍,今年“非遗日”不少活动都采取了线上形式,例如将推出线上书籍发布会,分享“泥人张”背后的故事。此外,为了让非遗文化被更多年轻人看见,“泥人张”还成立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发力“线上”宣传,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加工,使非遗文化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霍树青: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泽童心

  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让青少年了解非遗的历史、认识非遗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自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板年画便是以“非遗进校园”为主要的传承方式。

  传承人霍树青告诉津云新闻记者:“在始终坚守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同时,我们还会参与一些进校园、研学游等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独特的文化魅力,把非遗融入学校的教育和学生课余生活,从而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的遗产日,我们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准备了线下体验活动,让大家能够近距离触摸非遗、了解非遗,也欢迎对杨柳青年画感兴趣的朋友来到玉成号画庄,现场体验制作工艺。”霍树青说。

  魏国秋:跨界合作创新融合 让传统非遗回归现代生活

  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人还是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当非遗玩起“跨界”,真正的走入人们生活,贴合日常的出行时,就会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筝魏’,我们联合天津地铁推出‘非遗·天津——风筝魏’主题票,通过异业合作、跨界传播,希望来津游客在出行时多多关注天津非遗,让游客的每一趟地铁出行都是一次‘文化之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天津“风筝魏”第四代传承人魏国秋在接受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跨界”,“风筝魏”还通过进社区、进校园、开设风筝课程等多种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据魏国秋介绍,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风筝魏”还将开展线下风筝DIY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风筝设计与DIY制作中,近距离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传承人既是承载者,也是传播者,担负着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非遗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生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活’起来,也让市场活起来。”魏国秋说。

  刘芃成:做“穿木桶裙子的人” 留住时间的味道

  对美味的追求涵盖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民族印记、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样的类型品牌。

  坚持慢做,不做连锁,不收徒弟……天津非遗“蛤蟆吐蜜”第四代传承人刘芃成,秉承着“做‘穿木桶裙子的人’”的祖训,坚持老手艺,坚守着“食”的态度。刘芃成认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政府部门、非遗传承人、社会团体、民众共同努力,一起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据刘芃成介绍,“蛤蟆吐蜜”将参与今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举办的“非遗购物节”活动,对非遗产品进行线上集中展示、售卖。此外,“蛤蟆吐蜜”还将亮相6月8日一6月14日的“非遗影像展”宣传推广活动。

  潘辰:“云上”邂逅传统中医药“非遗”传承

  在天津的非遗宝库中,传统医药项目历史悠久,拥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制药技艺,宏仁堂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宏仁堂“紫雪散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品牌学术部副部长、非遗保护负责人潘辰表示,为更好的进行技艺传承,宏仁堂特别建立了紫雪散传统制作技艺主题展馆,充分利用传统器具、相关实物以及空间场所,现场展示再现传统技艺的制作流程及传统制药场景。同时,运用音像、文字等各种手段延续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据潘辰介绍,今年“遗产日”期间,宏仁堂还将对紫雪散传统制作技艺进行“云上”直播,通过与传统中药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话,详解技艺细节和创新过程,传播传统医药的文化魅力。

  政府扶持多方合力 多种方式讲好非遗故事

  传统文化的“老树开新花”,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以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为重点,结合天津地方特色,策划举办“天人合一”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专题展、“承古立新”天津传统医药项目技艺展、“仁者爱人”天津市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话、“蒙以养正”非遗健康微视频展播、“不时不食”臻享非遗味道、“本草作用”生长的壁纸等多场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同时,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下,以京东为平台,搭建线上“天津非遗购物节”专区,通过直播带货、联名款首发等形式,对天津市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推介、销售,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让人民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除非遗主场活动外,各区也重点围绕今年活动主题,聚焦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推出近40项线上和线下的系列活动,在遗产日期间渐次展开。本次活动将持续至本月末。

  文博添彩“遗产日” 线上线下共享文化大餐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据了解,天津各大文博场馆也准备了不少精彩展览迎接参观者的到来。

  6月10日至14日期间,滨海新区文化馆线上线下齐发力,为市民朋友精心安排了“大港剪纸”、“面人王制作工艺”线下展览以及“宫廷补绣”、“汉沽飞镲”、“大沽龙灯”线上展览等共五场“非遗”项目展示活动。

  6月13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开放室内展厅,迎接参观者。馆内准备了多道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大餐,其中包括“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以及近距离实景讲述天津考古成果的“线上考古公开课”等精彩纷呈的文博活动。

  此外,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展”书画类文物调陈,新上展扬州画派文物18件(套),已于近日开展,“交融肇兴──辽金时期的天津”展、“安第斯文明”特展等也正在举办,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观展。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